2022 油彩墨彩相輝映:羅青/陳炳臣對話展

2022年7月6日至7月24日

畫展序/羅青

當今世界藝術史上,只存在有兩大藝術傳統,一是東方的墨彩畫系
統,另一是西方的油彩畫系統。十七世紀初,二者因天主教耶穌會教士的東來,相遇於廣東沿海,在江南開始初步交流,至北京進而融合創造,尤其是在「水彩畫」的範疇內,展開了廣泛的各自探討,產成了一批中西合璧的創作,至今已有四百多年。

中國語文以五聲分析(tonal analytic language)為主,重在直陳胸臆,主詞動詞受詞,無陰性陽性之分別,也無時態時式之變化。在此一思考模式下,中國繪畫語言,以書法水墨線條直陳為主,發展成「墨分五色,彩分五色」的墨彩畫,在「興遊美學」原動力之下,多方嘗試,傑作迭出,流傳兩千多年至今,在創作、理論、品評、史傳及收藏上,自成完整體系,方興未艾。

西洋印歐語言以曲折變化(inflectional language)為主,主詞動詞受詞,陰性陽性,時態時式,各種規則複雜,重在「模擬再現」(mimesis) ,因之而形成的繪畫語言,以素描修訂造型為主,在十六世紀後,發展成堆疊擦抹,覆蓋補改的油彩繪畫,流傳一千多年,名作連連,在創作、理論、品評、史傳及收藏上,亦自成完整體系,流傳世界。

進入二十世紀,油彩畫體系,因過去兩百年來,科學發展的影響,在「模擬再現」的美學思想中,導入「即興偶發」的非具象藝術構想。尤其是在1950年代後,油彩畫家開始採用水溶性的壓克力丙烯酸(acrylic)顏料,增加畫面的流動性與即興感,為東西藝術交流,增加了新契機。

七十年過去了,以壓克力為主的油彩畫家,比比皆是,而大量採用或融合壓克力創作的墨彩畫家,也屢見不鮮。

在此期間,文化中國的發展,由「大陸導向」(continental orientation)的文化鞏固與深化,轉向「海洋導向」(oceanic orientation) 的文化開發與探索,遂令藝文創作的方向,進入多樣多面的的後現代狀況,「異質同構、同質異構」的藝術表現,遂成主流。如何探索上下二千年文化中國傳統,含英咀華,面對21世紀,此一「悲喜交錯,知感裂合」的工程,艱鉅浩大,尚待油彩與墨彩書畫家,共同開闊心胸,厚積薄發,奮勇不懈地向前探索。目前,舉辦油彩、墨彩對話展的畫家,卻不多見。「油彩墨彩相輝映 羅青、陳炳臣對話展」,算是一個稀有的嘗試,拋磚引玉,以待來者。

陳炳臣從水性彩色的流動出發,以台灣獨有的神木及巨樹為焦點,配合了海島的地理與天候,畫出了文化中國海洋導向的最新發展,充分表現了面對大洋的氣勢與魄力。

羅青從書法線條的流動出發,以台灣獨有的各種棕梠樹為焦點,通過「視窗山水」的結構,反映了互聯網世界的複雜性與多樣性,或可成為預示二十一世紀山水畫的最新典範模式。

羅青與陳炳臣的創作,在「興遊美學」的基礎上聚焦,展開不同的

色彩造型對話。兩人分別在彩色的流動與線條的起伏上,捕捉「感興」的靈光,以想像力「顯現」感興所得的意象,將意象多重平行並列,輔之以遊動的視角,遊動的構成,遊動的意旨,激發觀者多方向聯想的「興致」,從而獲得「主動參與」的感性樂趣,進而達成「意象詮釋」的理性冒險。

希望通過此次對話展,能讓油彩與墨彩的形式與內容,在二十一世紀的文化土壤中,有更進一步的融合與開展,成長茁壯,產生出新的文化藝術果實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